在整个战争史上,士兵们总是幻想着胜利。而现在,军人们正在寻找在第一枪打响前就能取得胜利的方法。从现有情况判断,这种幻想是完全能够变成现实的,并且已经在9年前的海湾战争中得到了初步的验证。
海湾战争是“信息战”的试验场。用一个比较恰当的类比:1945年,日本的广岛和长崎首先领教了核武器的威力,那么伊拉克作为第一个大规模、全方位遭到信息武器打击的国家,可以成为“信息战争时代的广岛”。
整个海湾战争以及延伸至今的美伊军事对抗,本质上就是一场空中战争。伊军致命的弱点有三:
一、雷达搜索及地面指挥系统易受反辐射导弹攻击,或被美军定位后用激光制导炸弹攻击,雷达在跟踪美军大机群时受到电子战飞机的阻塞式干扰;二、雷达制导的地空导弹受到反辐射导弹攻击,导弹受美军干扰,命中率很低;三、伊战斗机无力对抗美机的各种空空导弹,战损率很高,只有拱手让出制空权。因此,无论萨达姆在地面部队、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各种防护设施上投入多少金钱和人力,只要上述三点基本不变,美军将始终握有制空权。
美国正是看透了这一点,才有的放矢地、并且是放心大胆地对伊拉克实施了大规模“电子战”打击。
首先,海湾战争爆发初期,伊拉克的防空雷达系统遭到了多国部队的无线电电子压制。当时,美国的移动式干扰振荡器还把伊拉克的长波通讯全部搞乱,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盟军取得胜利。
这是一种特殊的电子对抗手段。其目标是通过发射或干扰电磁波、声波和红外线信号来使交战对手的电子对抗功能损坏或完全丧失。这种无线电电子压制手段一般可由地面、海面舰艇、空中电子干扰飞机三种系统全方位的协调来实现。这种手段的全面施展是美国1991年在海湾战争期间,结果是美国人完全控制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保持美国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实现了自己的战略打击目标。
西方学者比较普遍的看法是,这次战争巨大成果的取得与无线电电子压制这一现代化技术和高精确度武器的使用密不可分。
事实上,高精确度武器,例如F117—A隐形战略轰炸机、战斧式巡航导弹也是由尖端的电子信息系统来保障的。在强大的无线电电子压制下,甚至前苏联南部地区一些无线电发射台功能减弱,雷达屏幕上信号多次出现中断。在评价海湾战争期间美军计算机装备的作用时,美国专家毫不掩饰自己的得意并形象地指出,整个“沙漠风暴”行动期间计算机中每盎司的硅甚至要比核弹头中的一吨铀还管用。由此,有理由充分相信,无线电电子信息武器在我们时代已经出现,并已经应用在战场上了。
除了无线电电子压制外,伊拉克从法国采购的防空系统被安置了美国设计的“逻辑炸弹”,结果导致海湾战争期间伊拉克的这些系统根本无法有效使用。伊军阵地整个掩体缺乏保护,成了盟军飞机、巡航导弹的“活靶子”。逻辑炸弹是预先把计算机病毒和逻辑炸弹敷设到保障军事工程和民用基础设施正常发挥作用的信息系统和网络中。这样逻辑炸弹就可以在预先规定的时刻或是按照某一信号发生“爆炸”:清除或是歪曲计算机中的信息,并被迫使它退出运行。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寻找显示和控制系统中防守最薄弱的环节,它被经常使用并在一定时期内遵循一定的规律。西方国家的一些学者指出,被毁后系统功能(包括导弹进攻性控制系统和反导弹预警系统)恢复的可能性极小。
此外,在海湾,多国部队第一次能够“实时”看见在数百公里以外的武器的行动。借助于膝上型计算机,指挥官们得以获得间谍卫星上传来的情报。
美国人在科索沃战争时采用了高技术条件下夺取战场主动权的作战方式,这就是电子战。贝尔格莱德当地时间3月24日晚7时30分,即在空袭行动之前半个小时,北约欧洲盟军司令克拉克上将即下令美军停放在阿维亚诺空军基地的11架EA—6B“徘徊者”电子干扰机立即升空:“要将南斯拉夫塞族军队变成聋子、瞎子、哑巴!”电子干扰机目标直指南军的指挥、控制、通信、防空雷达与导弹系统,使之瘫痪,最终无法投入打击北约飞机的战斗。随着北约空袭飞机架次的增多,克拉克请求美国参联会主席增派了20架EA—6B,其中有4架是美国“罗斯福”号航母上的舰载机。
北约之所以动用这种飞机,是因为这种飞机装有能干扰南斯拉夫军队通信与雷达系统的特种设备。即使它只发出3秒钟的干扰,也有可能使南军的防空跟踪系统陷入瘫痪,从而使南军的地对空导弹发射场等关键目标暴露无遗。
除了31架EA—6B之外,美军还动用了两架EC—130H“罗盘呼叫”电子干扰机。北约在空袭南斯拉夫时,一般每天有十多架电子干扰机升空。美、英等北约国家空袭南斯拉夫的轰炸机、战斗机、预警与指挥机、侦察机上也都安有电子战设备。这些电子战设备肯定在空袭作战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在这次行动中,北约不仅动用了电子侦察、电子干扰等“信息武器”,还有50多颗卫星在太空助阵。这些卫星都直接参与了北约部队的侦察、评估、制导、协调等许多任务,并将所有先前公开的美国军用卫星的轨道数据加以保密,从而切断技术高超的南斯拉夫情报分析人员、俄罗斯和其他同情塞族人的专家接触军用卫星坐标信息的途径。
卫星所获的数字图像数据用“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实时传至贝尔沃堡地面站,南联盟军队调动、飞机起飞等方面的情报,由地面图像判断中心分析处理后,不用数十分钟即可传到指挥中心。
据透露,去年夏天北约准备发动对塞族的轰炸攻势时,许多作战计划都是由设在美国的计算机完成的。信息通过卫星传递,因此战斗任务可以迅速改变。
总的来讲,在这次北约空袭南联盟的行动中,卫星极大地提高了地面武器装备的效能,并再次证明在“火力加信息”的信息化战争中,军事航天力量正逐渐成为主要力量。
面对北约军队拥有当今世界最强大的电子战装备和技术,南军指挥员们深知自己处于明显劣势。但是,处于劣势并不等于只有死路一条!
北约空袭南斯拉夫虽然长达78天,但是南军的指挥、控制、通信与防空系统只被摧毁20%左右,北约的飞机仍然不敢低空飞行。这与南军灵活运用抗电子战招术有很大关系。据军事专家透露,南军在此次抗战中用假货迷惑北约电子战部队,采取佯动与机动结合,控制雷达开机时机,经常改变雷达频率和通信频率,以便躲开北约电子战飞机施放的干扰等办法与敌人周旋。与此同时,南联盟也用“土招儿”糊弄北约太空间谍。例如,把坦克藏在常青常绿的林中,或在坦克附近地区放上一些燃油机,这样卫星上的红外相机就会不知所措。南斯拉夫人民军的大部队“化整为零”隐藏在侦察卫星“看”不到的地方,而且经常换地方,所以不太好找。
一些军事专家还透露,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把被称为“隐行杀手”的网络“信息战”第一次搬上了战场。因特网战争最厉害的方面不在于它能够使重要的计算机系统陷入瘫痪,而在于它能够控制消息的传播。
科索沃战争中,美国在野蛮轰炸南联盟的同时,曾威胁要切断南联盟与国际互联网相接的网络系统。一些支持阿族的黑客组织也宣布要在互联网上向南联盟发起战争,攻击那些反对北约轰炸的站点。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亨利·谢尔顿去年10月承认,在科索沃空中战争期间,美国军队曾利用计算机网络攻击南斯拉夫。这位陆军上将拒绝具体说明在历时11周的战争中是如何利用计算机网络对付贝尔格莱德的,但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你们可以设想我们使用了某些计算机系统。”
在这一方面,处于战争弱势地位的南联盟一方也不甘示弱。北约的万维网站点平时常常无人问津,战争期间却遭到了贝尔格莱德黑客的侵袭。他们使北约的计算机系统充斥了电子邮件和查询,使人们难以进入北约的站点。南联盟的黑客高手攻破了美国政府的一些官方网站,其中一个有关北约的网站被黑客突破了防火墙,主页上插上了南联盟国旗,网页内的连接点全改成了色情网站,这个网站经过好几天的修复才恢复正常。
很多塞尔维亚站点涌现出来,不断传送南通社的报道。塞尔维亚新闻部有自己的万维网站点,把西方军队称为“北约罪犯”;阿族的站点也发起了新闻攻击,把塞尔维亚人称为“恐怖分子”。
3月28日,美国政府白宫网站在整整一天时间内都关闭了。据美国电子报纸《连网》说,俄罗斯一家报纸报道,这是由于反对北约轰炸的俄罗斯黑客们暗渡陈仓,直捣了美国的老巢。5月8日,北约轰炸中国驻贝尔格莱德使馆后,中国上下一片愤怒。据说,内地的黑客袭击了美国能源部、内政部及其所属国家公园管理处的万维网网址。后来的一次攻击致使白宫万维网网址3天失灵。
(待续)